炒股高手教你如何通过筹码指标的分布看主力的移动成本

移动成本分布的形态

  移动成本分布在测定股票的持仓成本分布时会显示不同的形态特征;这些形态特征正是股票成本结构的直观反映。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和不同的实战含义。移动成本分布有两个主要形态:单峰密集和多峰密集。

  (1)单峰密集。单峰密集是移动成本分布所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密集峰形,它表明该股票的流通筹码在某一特定的价格区域充分集中。单峰密集是股价长时间在一个较小的价格区间里震荡,前期的套牢筹码基本割肉、前期的获利筹码基本消化的结果。

  当前持仓筹码的成本价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区间里。如果股价向下跌破该单密集峰,大部分筹码将被套牢,后市的大部分时间里将表现疲软;如果股价向上突破该单密集峰,常演绎为连续的波段行情。特别是庄家资金大量买入的放量突破,往往是强势波段的前兆,如图3-3所示。

如何通过筹码指标的分布看主力的移动成本

  图3-3 放量突破单峰后强势拉升

  单峰密集对于行情的研判有三个方面的实战意义:

  1)当庄家为买方、散户为卖方时,所形成的单峰密集意味着上攻行情的爆发。

  2)当庄家为卖方、散户为买方时,所形成的单峰密集意味着下跌行情的开始。

  3)当庄家和散户混合买卖时,这种单峰密集将持续到趋势明朗。

  正确地研判单峰密集的性质是判明行情性质的关键所在,只有如此才会有正确的操作决策。

  根据股价所在的相对位置,单峰密集可分为低位单峰密集和高位单峰密集。

  (2)多峰密集。股票筹码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价位区域,分别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密集峰形;上方的密集峰,称为上密集峰;下方的密集峰,称为下密集峰;中间的密集峰,称为中密集峰。根据上下峰形成的时间次序不同,可分为下跌多峰和上涨多峰。

  1)下跌多峰。下跌多峰是股票在下跌过程中,由上密集峰下行,在下密集峰处获得支撑形成下密集峰,而上密集峰仍然存在。

  形成次序:上密集峰、下密集峰。

  形成机理:上密集峰被击穿,股价下行在下密集峰处受到支撑,止跌企稳。上密集峰的部分筹码割肉至下密集峰,形成多峰密集。通常上密集峰称为套牢峰,下密集峰称为吸筹峰。多峰密集中最典型的是双峰密集。

  双峰密集由上密集峰和下密集峰构成,对股价的运行有较强的支撑力和阻力。当股价运行至上密集峰处常常遇到解套压力,受阻回落;当股价运行至下密集峰处常被吸筹承接而反弹。为此,也可将上密集峰称为阻力峰,下密集峰称为支撑峰。

  峰谷:双峰之间称为峰谷。峰谷常常被填平,使双峰变成单峰。由于双峰的上峰为阻力位,下峰为支撑位,股价通常在双峰间上下震荡运行,最终将上下峰消耗掉,在原峰谷的位置形成单峰密集,这就意味着吸筹整理阶段告一段落。

  当股价处于下跌双峰状态时,一般不会立即发动上攻行情。因为如果股价迅速突破上峰,展开上攻行情,就会使市场获利分布不均匀,下峰获利较高,如果市场追涨意愿不高,庄家就会面临下峰的获利抛压和上峰的解套抛售的双压力,给庄家的拉升带来困难。

  必须指出,峰谷仅对下跌双峰具有意义;只有下跌双峰才会在峰谷处形成二峰合一的单峰密集。

  2)上涨多峰。上涨多峰是股票在上涨过程中,由下密集峰上行,在上密集峰处横盘震荡整理形成一个以上的上密集峰。

  形成次序:下密集峰、上密集峰。

  形成机理:股价突破下密集峰形成上行趋势,经过一段涨幅后作震荡整理。在此阶段由下峰处跟进的筹码在上峰处获利回吐,继续看涨的投资者在上峰处再次跟进,形成了上峰密集。上峰密集的筹码全部来自下峰,是下峰部分筹码移位上峰的结果。

  对上涨双峰的行情研判主要观察上下峰的变化对比。在上涨双峰中,下峰的意义非常重大,它充分表明了庄家现阶段仓底筹码的存有量。如果上峰小于下峰行情将继续看涨,反之随着上峰的增大,下峰迅速减小,是下峰筹码被移至上峰的表现,此时庄家出货的可能性增大。

  下跌多峰密集通常最下方的峰为吸筹峰,也称支撑峰;相对于吸筹峰,每一个上峰都是阻力峰。筹码通常经震荡整理在最下峰处形成峰密集。上方的每一个峰将被逐渐消耗。下跌多峰中的上峰通常是庄家派发区域,其峰密集是庄家派发的结果,上峰筹码主要是套牢盘。

  上涨多峰通常出现在坐庄周期跨度较大的股票中,该类股在长期上涨过程中作间息整理,形成多峰状态。它表明庄家仍没有完成持仓筹码的派发。

点击阅读全文

相关文章